日前,谈起套餐人人色变,不管是何种套餐,都意味着上当受骗。装修也一样。那么,装修套餐模式为何遭到了某些消费者的质疑呢?大多数人认为装修套餐往往意味着“家装陷阱”。选择了就被套住了,那么究竟套到哪儿了呢?
一、价格猫腻
装修能省就省,有的公司看着便宜,那其实是真正意义上的便宜吗?其实不然!他们在前期会因为你不懂装修而隐蔽很多不包含的项目故意不和你提,等你签订的合同的时候会告诉你一些不包含的项目,比如管理费、税金、水电路改造等。别以为告诉你这些你就以为完事了,后面还有一大部分增项会在装修过程中等着你呢,又比如墙地面找平、防水、产墙皮、包立管、墙顶面阴阳角问题等。所以,你不能单单去比他们的价格,而是要去比他们之间的价值,是不是这个套餐真的物有所值,包含了你整个装修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
装修公司在大合同上给你规定完,实际上未必挣钱。往往在增项工程和小的细节方面才是真正挣钱的项目。因为你已经已经把合同签了呀,你已经把总款打了,你不可能把合同废止,他工人已经都进场做了,它再加钱的话每一项不会太多比如一百块钱两百块钱,但是装修工程就是一个细部工程,一小项一小项累积起来的,这种慢慢的累积起来钱就翻番了。
二、工程质量猫腻
装修套餐模式和传统的家装修模式一样还是由基础工程和主材部分两大部分组成,所以有些公司为了节省基础装修成本,要么降低基材品质要么会安排技工水平相对差的工队施工,用来降低基础工程成本。所以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就得了解公司给消费者提供的基材品质,至于技工水平就得了解公司的品质还有是否有一些可控制工程质量的技术手段。
三、主材猫腻
提供的主材品种单一、档次低。个别装修公司为消费者提供的主材品牌十分单一,等消费者交过定金再去确定具体材料的时候,才发现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消费者提出更换材料,就需要另外加钱。
还有就是主材限制,这种“套餐”的宣传页上通常对套餐的局限性没有描述,额外收费项目不会提及。当你进行咨询的时候设计师对“套餐”介绍得比较全面,“套餐”中不包含的服务也会尽可能地全部进行告知,但额外收费项目方面就涉及很少,对于规定中容易产生纠纷的部分都会尽量回避。很显然,讲出“套餐”不是按消费者的目的去装修,肯定会有悖消费者意愿难以签下合同。
再者就是主材偷梁换柱。有的装修公司不详细标明价位,只说使用某品牌的产品,却不写明型号、规格,趁机偷梁换柱。
1)不标明价位级别。只告诉你使用某品牌的产品,但不标明型号、价位以及等级,意在偷梁换柱。
2)使用非通用名称。如某品牌乳胶漆二代、三代。实际上该产品没有这种叫法,最终用哪种墙漆,装修公司说了算。
3)增项收费高得离谱。报价只包含基本的地面、墙面、厨卫用品等。可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项目冒出来,而且,收费高得惊人。
4)水电改造猫腻多。一些装修工人在水电改造中故意绕线、多走管道,开洞,穿线另外计费。
业内人士指出做之前跟装修公司谈好、谈细,谈到哪怕每一个细节,甚至要在合同里签上凡是没有涉及的,你不另收费,非常细。甚至要加上一句说,凡是如果说你没有提醒我,在合同以外的进行签署的不另行收费。让它公司做这个承诺,这个承诺以后,带来后面的纠纷少,打起法律官司来你也是沾光的。
四、设计师猫腻
当负责接待的人员说完以后,还会叫来一位设计师给你吃定心丸。设计师会向你保证:全程从我今天第一次对你的接待谈判,到后期的量房出设计图纸,出预算方案到工地验收盯工地,中期验收,包括后期的家具家纺窗帘,这些配饰我可以跟踪服务,达到你满意拎包住了,你不需要我们了,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套餐嘛就是省力省心一条龙服务。为了让客户放心,设计师还会专门从设计理念,装修风格,用材选料等方面逐项说明,让你觉得他们的家装套餐的确是一顿美味。
但是等你装修的时候,工地上不见设计师的人员,打电话就说明天来,后期更不用说了。不要光听设计师和接待人员的忽悠,要理性消费,真正找到自己想要的。
五、赠品猫腻
免费升级、加价升级、免费赠送试图用很多的活动去吸引客户,而客户往往得到的只是一小部分或者原本就属于客户的一部分,只是在商家的营销手段下被蒙住了。
六、免费猫腻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装修市场,不少家装公司还在装修套装中打出“免费设计”的优惠促销活动。然而,个别家装公司先报出较低的装修套餐,后辅之以免费设计承诺,劝说消费者交纳定金。消费者交完定金后,装修设计人员根据上门测量结果出具的装修预算却远远高于消费者选定的套餐。此时,消费者一旦反悔,就无法要回定金。还是那句老话:羊毛出在羊身上。不可能有免费的东西,这块免费了其他地方也得算进去。
目前市场上与装修成本相关的原材料价格、配饰材料价格、装修工人工资以及公司运营成本等几乎都处于上涨趋势。这种情况下,装修公司能保持价格不上涨就属不易,降价几乎不可能。这种诱人的‘虚折’之后,受伤的只有‘上帝’了。